青春“三下乡”|学院“逐绿前行,沃水生金”乡村振兴促进团调研盱眙县稻虾综合种养

发布时间:2024-07-23浏览量:13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河海大学“逐绿前行,沃水生金”乡村振兴促进团赋能青春、实地科考,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青年之名考察特色产业,深入盱眙稻虾腹地,通过农户访谈、企业寻访、政府对接等途径,追寻“特色”带动“共富”之路,立于农业一线,展绘青春色彩。


1.助推稻虾创新,夯实振兴根基

717日至19日,河海大学“逐绿前行,沃水生金”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行6人,来到稻虾综合种养模范发展的盱眙,开展一系列以农促兴、农兴互助实践。

717日上午,在指导老师刘欣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前往盱眙县农业农村局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主要围绕盱眙县乡村振兴情况展开调查。实践团队重点探访了稻虾综合种养的相关政策,并学习了盱眙县在小龙虾养殖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与当地农业部门的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自2016年起,政府便大力推行稻虾综合种养的中央政策,并在其有力支持下,逐年稳步扩大盱眙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达到77.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7日下午,为进行实地参观和调研,实践团队前往了盱眙县黄花塘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负责人家中。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针对稻虾综合种养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尽提问,具体包括稻虾综合种养的起始时间、具体模式、稻田和小龙虾池的管理以及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等。此次调研不仅让团队对稻虾综合种养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看到了基层农民在实践中的智慧和创新。

718日上午,实践团队继续深入盱眙县稻虾基层,积极参观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细致学习基地在稻虾综合种养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养殖模式、饲料肥料的投放方式和频率、水质管理、销售渠道等。同时,团队成员还与基地负责人进行详细交流,观摩了基地与江苏省水产研究所联合培育的丰硕成果——新型品种克氏原螯虾“盱眙1号”。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淮安市盱眙县叶湖农业(虾稻综合种养)生产全程数字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在河海大学校友李学成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重点考察了基地内的一体化气象站、水质检测系统、智能阀门、智能增氧泵、智能投饵系统、龙虾自动分拣机、植保无人机以及物联网管理平台等智能设备。在此之后,实践团队前往黄花塘镇时家集村党群服务中心,调研村落农户稻虾综合种养情况和政府政策落实情况,通过与时家集村原书记刘书记的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了稻虾综合种养于基层农户间的发展状况。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不断了解盱眙当地稻虾综合种养实地情况,摸清农户最关心、最实际、最急迫的问题,在深悟红色精神、坚守“非粮化”准则的条件下,助推稻虾模式创新,为盱眙跨过种养面积门槛、农户实现种养成果升级贡献青春力量。

2.开拓三产途径,提升稻虾产能

719日上午,实践团队继续调研盱眙县的稻虾产业发展,并首先参观了盱眙龙虾博物馆,了解了盱眙龙虾的历史、产业链条、科技支持和创新引领等先进成果,并为盱眙龙虾留下祝福寄语。作为大名鼎鼎的“龙虾之都”,盱眙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强化龙虾品牌推广、壮大龙虾产业链条,开展稻虾产业“二次创新”,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振兴。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盱眙龙虾创业学院,深入探究其运作模式、电商加盟、主播培训等内容,认识到授人以“虾” 的重要性。之后,团队参观了全球龙虾交易中心,与交易中心负责人开展详细交流,学习其市场调控和运营机制,挖掘现有稻虾产业痛点,并共同探讨这一集成交流平台的未来发展前景。

聚焦品牌效能引领提升经济效益、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市场集成促进供需扩大,上述新型模式的建成是盱眙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砥柱,也是稻虾综合种养助推乡村振兴的牢固根基。

3.升级二产加工,稻虾再创辉煌

719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红胖胖龙虾产业集团,了解其悠久的背景历史,并参观了其智能生产车间与各式各样的产品。目前,红胖胖集团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盱眙龙虾产业的领军企业。随后,团队前往江苏於氏集团加工基地,实地考察了其智能生产车间,了解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并记录了现有的龙虾加工流程。参观过程中,通过和集团负责人的交流,团队成员意识到“人才引领机制”逐日升级的重要性,并明确了目前盱眙稻虾产业链现状,为日后稻虾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振兴建言献策。

逐绿前行,沃水生金;绿色生态,水田振兴。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对盱眙龙虾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增强了他们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团队成员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供稿:地理与遥感学院  编辑:金晨暄、葛安然、米奥博  审核:金佳鑫、雷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