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学院“润雨化泽”实践团赴吉林通化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4-07-22浏览量:32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专业所学同家乡实践相结合,在实地调研中体味新乡村建设的进程发展,2024年7月18日,“润雨化泽”乡村振兴团来到了位于吉林省南部素有“北国山城”美誉的通化市,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

1.特色产业发展,贡米领跑西江镇建

一进入西江镇,实践团队的成员就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到了。群山环绕间,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跃然眼前,层层叠叠的稻浪在晨曦里闪着盈盈的光,蓬勃生长的绿意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使人见之心旷神怡。在走访当地村民的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全镇的生态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产业规划,都是围绕着“西江贡米”进行的。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西江镇靠着培育有着别样风味的特色稻米,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米为业,因米而立,依米求兴”的特色小镇发展之路。

通过通化县团委的引荐,团队在西江米业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对西江贡米历史展览馆和西江贡米生产车间进行了参观学习。西江贡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地理遥感技术和水文监测系统的运用早已成为贡米生产流程的重要部分;为保持高品质,西江贡米的生长形成了稻鸭共生这一可爱又奇特的景观,不用一滴农药,鸭力除虫,最大限度上保有了贡米的原生态。囿于产量困境,西江贡米并未开展大肆宣传,“西江贡米”这一特色品牌如何推广发展,也成了返程路上团队成员们思考的重点。

2.红色基因传承,英烈故事兴林传诵

历史上的兴林镇,是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游击抗敌时的重要后方支撑点。今日的兴林镇,仍有一大批有志之士在了解、记录并为游客讲解那段浸透了血泪的历史。很幸运的是,在寻访白家堡子惨案纪念地时,兴林镇的文化干事姐姐为团队成员进行了讲解。那段鲜有人知的过往在她的娓娓道来间给了团队成员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重击。百度上的介绍不过轻飘飘一行字,而藏在白山黑水间的真实故事沉重让人心悸。

山脚下,民众安居乐业,山坡上,英烈在此长眠。山路是沟通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在的桥梁,重回人声鼎沸,团队成员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有些事情,一定是要有人去做的,不管这件事情是否一眼可以窥见所谓的大道理。事情存在的本身无法直接发现意义,但只要还有人在行动,在记录,在传颂,将山林中的故事带向千家万户,让那段历史不再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让为了家国奉献身心的英烈们重回视野,让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那么所做的一切就都有了意义。

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都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深入的了解。白山黑水间的故事还在继续,生态化产业和成员专业所学的深入结合也让成员们发现了可以推广的联系。振兴故乡从不是纸上空想,立足于当地实际,深入挖掘特色与特质,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之路,方是发展的真谛。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过后,团队成员将依托自身所学,理论结合实际,让历史的脉搏与时代共振,助力田园的风光同经济结合,在上下求索中以青年力量挺膺担当,为故乡再添辉煌!

团队介绍本团队由地理与遥感学院刘芦萌老师担任指导老师,队长耿雨晴,队员王海桐、许婷、沈祉潆、崔誉赢,来自地理院、海洋院、外语院等。团队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践聚焦西江镇特色贡米以及兴林镇红色历史背景,深入基层,采访当地群众以及当地企业,得到更多真实的“一手资料”。在实践过程中,在了解当地“科技助农”的智慧农业发展后,团队成员也各自运用专业知识为当地企业提供解决贡米种植量不足的方法,贡献一份属于“河海学子”的力量。

供稿:地理与遥感学院  编辑:耿雨晴、王海桐、许婷、沈祉潆、崔誉赢  审核:金佳鑫、雷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