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由我院主办的“成熙地理大讲堂”(第三讲)在我校江宁校区行政楼105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和中国地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教授作为第三场的讲座嘉宾,作题为《地理学的灵魂》和《青藏高原植被变化与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学术报告。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出席成熙地理大讲堂,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周丰主持了报告会,线上线下共80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杨桂山在致辞中对成熙地理大讲堂第三讲、2025年第一讲开讲表示热烈祝贺,对傅伯杰院士和王艳芬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自1952年设立自然地理教研室以来,围绕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河湖流域开展地理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水为特色、流域为单元”的地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特色,走出了一条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不同的“流域地理学”发展之路。学校2023年6月高起点组建地理与遥感学院,一年来全体地理人共同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高质量开启流域地理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线上线下师生的共同见证下,杨桂山代表河海大学向傅伯杰院士和王艳芬教授颁发纪念牌。
报告中,王艳芬教授介绍了青藏高原植被变化与土壤碳库稳定性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从“功能如何变化”、“为什么变化”、“结果是否发生变化”、“谁在变化”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植物碳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碳周转决定了土壤碳库的系统稳定性,为定量表征提供了新方法;傅伯杰院士从“地理学发展”、“综合理念”、“空间与过程”、“系统思维”等方面向大家阐述了地理学的灵魂,提出了地理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可持续发展是地理科学的历史任务。
报告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引发了参与师生的踊跃提问和积极探讨。院内外师生针对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和王艳芬教授、傅伯杰院士展开了互动,两位专家对提出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思路到措施做出了细致、全面的解答,为广大师生后续开展地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