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施成熙菁英班”政策宣讲会暨“行远”地理青年生涯讲堂成功举办

       2025年6月20日下午,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施成熙菁英班”政策宣讲会暨“行远”地理青年生涯讲堂在江宁校区105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金佳鑫主持,特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张恩楼、人事教育处副处长陈嵘出席,与学院院长周丰、副院长杨英宝共同为师生带来一场关于地理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深度解读。

       宣讲会伊始,周丰院长首先介绍了学院概况。他指出,河海大学地理学科以流域地理学为特色,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学院拥有卓越师资队伍及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科研资源支撑。

       杨英宝副院长为学生们详细解读了“施成熙菁英班”特色培育方案的定位、培养目标、开班背景、培养模式、选拔规模和方式等。该班以中国湖泊水文学奠基人施成熙先生命名,旨在传承“科教融合”理念,培养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水安全等战略需求的流域地理学拔尖人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张恩楼围绕研究所基本情况展开介绍。作为全国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综合研究机构,该所拥有80余年建所史,主导中国湖泊科学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野外台站布局和数据中心构建等方面成果显著,为学生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示范的全链条科研平台。

       陈嵘副处长聚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育体系,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教融合特色。该体系以“任务带学科、学科育人才、人才促创新”为核心,ESI全球排名第16位。研究所近年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就业去向涵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重点领域。

       在交流答疑环节,与会专家就学生关心的“菁英班”选拔标准、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现场氛围热烈,学生们纷纷表示对“施成熙菁英班”的培养模式充满期待,认为这一平台为地理学科拔尖人才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本次宣讲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师生对“施成熙菁英班”的认识,落实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使学院生涯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展现了河海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探索。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致力于培养扎根中国大地、具备全球视野的地理拔尖人才,让青春在江河湖泊的探索中绽放科研光芒。

供稿: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编辑:周品漫   审核:杨英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