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百十华章,职海领航” 实践团赴上海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依托上海丰富的校友资源与 GIS 产业优势,通过走访行业标杆企业、对话优秀校友、感悟红色文化及校庆宣传等系列活动,旨在搭建校企协同桥梁、深化学子行业认知、凝聚校友力量,为学校 110 周年校庆注入 “产教融合” 的时代内涵,更探索青年将专业所长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的实践路径。实践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指导教师金佳鑫、团委书记雷一帆及本科生辅导员蒋万缕共同带队。
对话标杆企业,解码 GIS 专业发展新图景
7 月 8 日,实践团首站走进徐汇区的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启校企深度对接之旅。学院党委副书记金佳鑫与企业代表围绕 “人才培养如何锚定国家战略” 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分享了 “地理 + 水利 + 信息” 交叉培养理念、服务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的科研方向,以及企业技术研发需求与人才标准。针对学校 110 周年校庆平台构建中的技术难题,企业工程师现场为师生答疑,为校庆技术支持筑牢基础。
这场跨界对话意义深远:对学校而言,可实时捕捉 GIS 行业前沿动态与人才需求,倒逼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科方向调整,让教学科研更贴近产业实际;对企业而言,能借助高校 “人才蓄水池” 与科研实力,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注入动能;对学生而言,直面行业专家的机会让他们明晰了职业前景与努力方向,激发了探索热情。
学院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
实践团还专访了公司高级副总裁张乾乾教授。他以自身跨界经历为引 —— 从计算机专业转向数据库研究,再深耕空间数据库与图形学 —— 生动诠释了 “问题导向如何驱动职业选择”。他详解中国 GIS 行业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演进脉络,让学子深刻体会到 “专业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的深意。针对青年成长,张乾乾强调 “用空间思维讲故事” 的核心能力,建议通过学科竞赛、暑期实习深耕专业,尤其关注 GIS 与人工智能、AR 的跨学科融合,为学子点亮职业航向。
实践团成员采访易智瑞公司高级副总裁张乾乾先生
专访优秀校友,探寻职业破局的跨界智慧
7 月 9 日,实践团走进上海领衔律师事务所,对话河海大学 2002 届地理信息与科学专业校友、律所创始合伙人窦俊伟。作为跨专业发展的典范,窦俊伟结合自身从 GIS 专业到法律领域的转型经历,分享了 “以专业延展性为基,以志向引领为舵” 的职业破局之道,为学子剖析职场规划的底层逻辑,传递 “跨界不是跨界,而是专业能力的迁移与生长” 的深刻认知。
实践团成员表示,窦俊伟学长的分享打破了 “专业定终身” 的思维定式,让他们领悟到 “长期主义” 与 “跨界思维” 的双重价值。未来将以核心竞争力锻造为目标,在学术与实践中寻找 “专业 +” 的无限可能。
实践团采访专业优秀校友,领衔律所合伙人窦律师
循迹红色根脉,厚植青春担当的精神底色
实践期间,红色文化感悟与校庆宣传同步推进。实践团赴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在斑驳的历史物件前驻足沉思,在复原的会议场景中追溯革命先辈的初心。从兴业路的石库门到新时代的奋斗路,成员们深刻体会到 “建党不易、守业更难” 的厚重内涵,更坚定了 “将青春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的信念。
此次实践以“小切口”撬动“深价值”,打破了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的壁垒,让学子既明晰了GIS在 “数字中国”“智慧城市” 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更读懂了 “专业是根基,问题是方向,跨界是动能” 的成长密码。而这份 “产教融合” 的实践成果,终将汇入学校 110 周年校庆的澎湃浪潮,成为河海人 “求实创新、追求卓越” 精神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