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
  •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研究成果 学术活动 校园生活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行政办公 学院标识
  • 师资力量
    人才计划 在职教师 退休教师 招贤纳士
  •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学科介绍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教学平台 培养动态
  •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平台 科研项目 科研获奖
  • 党建工作
    组织概况 工会之家 党群动态 学习园地
  • 学生工作
    团学组织 招生就业 学生风采 信息资讯
  •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友风采 毕业合影
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组织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行政办公
    • 学院标识
  • 师资力量
    • 人才计划
    • 在职教师
    • 退休教师
    • 招贤纳士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平台
    • 培养动态
  • 科学研究
    • 科研概况
    • 科研平台
    • 科研项目
    • 科研获奖
  • 党建工作
    • 组织概况
    • 工会之家
    • 党群动态
    • 学习园地
  • EN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 14
    2024-05
    我院在2023年度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中再创佳绩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与抽检工作办法》(苏教办高〔2006〕7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度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评函〔2023〕9号)等文件精神,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结果,由我院金佳鑫老师指导,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高涵同学完成的《全球主要流域固碳-产水耦合效益时空变化及成因》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论文基于陆表降水对固碳和产水的分配关系,构建了新指数—固碳水耦合效益指数(Carbon Water Benefits Index,CWBI),客观综合评价了全球不同流域的固碳与产水效益及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厘清了全球主要流域碳水耦合的变化响应模式与主导因素,可为水资源利用、流域生态保护监测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固碳-产水耦合效益指数(CWBI)对其分量变化响应模式的空间分布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将其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毕业设计写作规范,组织毕业设计自查、预审、抽检等流程持续强化毕业论
    我院在2023年度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中再创佳绩
  • 14
    2024-05
    我院承办并组织师生参加第一届全国遥感地理大会
    2024年5月10-12日,由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南京大学共同主办,我院同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联合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遥感地理大会”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教授、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周丰教授、副院长杨英宝教授、副院长张晓祥教授、副书记副院长金佳鑫教授以及学院各系师生6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第一阶段,杨桂山校长作了“长三角生态功能分区与保护补偿”为题的大会报告,周丰院长主持了开幕式第二阶段大会报告,金佳鑫主持了植被遥感分论坛、薛朝辉教授主持了遥感大数据与智能处理分论坛、陈跃红副教授主持了国土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遥感分论坛,杨英宝、金佳鑫、王红、薛朝辉、陈跃红、潘鑫、何琪胜等老师作分论坛报告。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此次会议我院师生充分展示了河海大学在遥感地理领域理论基础、模型构建、数据智能、应用发现等研究成果,通过与同行开展广泛交流,持续促进地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我院承办并组织师生参加第一届全国遥感地理大会
  • 11
    2024-05
    我院学生集体和个人荣获省级荣誉称号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关于评选2024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和先进班集体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河海大学《关于评选2024年度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和先进班集体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经学生申报、学院初评、公开答辩、专家评审组综合评选等环节,我院2021级地信地理学硕班顺利获评江苏省“先进班集体”,2020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孙桂候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生”,2020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张咪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2021级地信地理班,共22名同学,其中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班级同学政治立场坚定、团结互助,有强大的班级凝聚力。自2021年9月建班以来班级协作能力强、班风积极正面、班级文化浓厚,曾获评河海大学“优秀班集体”称号。班级同学学习态度端正,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学业成绩加权平均分达87.45。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为100%和86.4%,并有63.6%的同学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以上考试。已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受理发明专利4项,有50%的同学参加过国家级学术会议。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文体活
    我院学生集体和个人荣获省级荣誉称号
  • 10
    2024-05
    地理与遥感学院党委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展集体学习研讨
    5月10日,地理与遥感学院党委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展集体学习研讨。院党委书记孔祥冬主持会议,民建成员、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周丰教授、学院党员领导干部等参加读书班学习。大家逐章逐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读原文、讲案例、学要求等形式开展六个专题学习。孔祥冬领学“党的政治纪律”和“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两个专题,金佳鑫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廉洁纪律”两个专题,杨英宝领学“党的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专题,张晓祥领学“党的组织纪律”专题,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研讨。会议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学习《条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纪律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二是要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增强遵规守纪自觉,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要充分运用学习成果,强化实干和担当,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
    地理与遥感学院党委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展集体学习研讨
  • 30
    2024-04
    周丰院长带队参加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发展高端论坛
    4月27日,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发展高端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正堂,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等信息地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260余人参加大会。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周丰教授带队参加研讨会以及信息地理学圆桌论坛。我院苏红军教授在智能分会场作题为《高光谱遥感多分类器集成学习分类方法》的报告,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7位嘉宾探讨智能视角下的信息地理学发展。在此次研讨会上,学院教师同与会专家充分交流了信息地理学科学内涵、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内容,为学院建设流域地理学指明了思路和方向。
    周丰院长带队参加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发展高端论坛
  • 24
    2024-04
    学院召开发展战略研讨及年度工作推进会
    学院召开发展战略研讨及年度工作推进会为进一步凝聚育人共识、汇聚发展力量,明确学院发展定位和工作思路,4月22日,地理与遥感学院召开全院大会,深入研讨学院发展战略和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校长杨桂山出席会议,地理与遥感学院全体教师、学生骨干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孔祥冬主持。会上,杨桂山校长以学校为什么发展地理学引入,指出地理学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核心支撑,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服务国家发展的层面上,地理学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必将大有可为。发展地理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更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杨校长在听取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学院班子对学院发展路径和重点举措的思考和把握。他强调,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重点平台的建设支持,发挥高水平人才的高占比等优势,推动地理学向更高水平迈进。未来学院还需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攻坚克难,力争佳绩。他鼓励师生们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研究水平。他要求全院师生凝心聚力,构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学院召开发展战略研讨及年度工作推进会
  • <<
  • <
  • 6
  • 7
  • 8
  • 9
  • 10
  • >
  • >>
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 会议预定
  • 内容下载
  • 人才招聘
  • 信息公开

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电话:025-52158923邮编:2110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苏ICP备12023610号-1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

友情链接
  • 教育部中国地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资源部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科学技术部河海大学
公众号 邮箱dilixueyuan@h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