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
  •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研究成果 学术活动 校园生活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行政办公 学院标识
  • 师资力量
    人才计划 在职教师 退休教师 招贤纳士
  •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学科介绍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教学平台 培养动态
  •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平台 科研项目 科研获奖
  • 党建工作
    组织概况 工会之家 党群动态 学习园地
  • 学生工作
    团学组织 招生就业 学生风采 信息资讯
  •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友风采 毕业合影
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组织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行政办公
    • 学院标识
  • 师资力量
    • 人才计划
    • 在职教师
    • 退休教师
    • 招贤纳士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平台
    • 培养动态
  • 科学研究
    • 科研概况
    • 科研平台
    • 科研项目
    • 科研获奖
  • 党建工作
    • 组织概况
    • 工会之家
    • 党群动态
    • 学习园地
  • EN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 18
    2025-03
    常州市测绘院来我院访问交流
    3月13日,常州市测绘院刘全海书记、曹峰副院长一行来我院访问交流,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苏红军副院长主持会议。常州市测绘院调查测绘所所长郭云嫣,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遥感系主任薛朝辉、遥感系党支部书记王增利等参加会议。苏红军代表学院对刘全海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地理与遥感学院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整体情况,以及成立以来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薛朝辉介绍了遥感系团队结合常州市测绘院实际技术需求,在高光谱数据获取、处理和行业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王山东副教授介绍了团队在智慧水利与数字流域方面的项目案例,重点介绍了在DeepSeek大模型嵌入水利大数据平台服务各级地方水利部门的最新成果。刘全海书记结合常州市测绘院工程项目实际,对当前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服务行业应用的需求和存在的困境进行了详细介绍,双方就当前无人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测绘、遥感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刘全海书记一行的来访,为地理与遥感学院与常州市测绘院的进一步校企合作、产学研交流提供了基础,对促进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常州市测绘院来我院访问交流
  • 10
    2025-03
    踏青寻脉绘新图 地理巾帼探振兴 ——我院女教师赴渡桥社区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研学
    三月的江南春意盎然,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女教师们走进渡桥社区,开展“探寻生态文明绚丽之美展现地理巾帼卓越风采”主题实践活动。庭院经济:解码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渡桥社区位于江北新区西部,西邻滁河风光带,南靠朱家山河,自然资源丰富,民房依水而建,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在渡桥社区张主任的介绍下,老师们了解到,依托地理和生态优势,渡桥社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挖掘传统文化,集中打造滁河湾景致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已经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南京市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等。老师们参观了社区对闲置房屋、宅院进行改造后的窝窝里庭院、中式婚礼格冠示范基地、九月印记乡村摄影等农文旅新业态,参观了农业示范区的“育种区”“育苗区”“生长区”“采摘区”等,直观感受了“庭院经济”和家庭农场在渡桥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脉寻踪:地理基因里的文化传承渡桥社区的核心所在就是最早出现于雍正三年(1725年)的王家古渡。通过参访,老师们了解到渡口的名称源于一名姓王的船家,他精通水文,渡船期间从未发生事故,为人热情,遇生活困难或行动不便者,分文不取,一时传为佳话,王家渡
    踏青寻脉绘新图 地理巾帼探振兴 ——我院女教师赴渡桥社区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研学
  • 07
    2025-03
    学院召开春季学期工作部署会议 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同频共振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健全教育教学联动机制,学院于近日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人才培养工作部署会议。院党委书记孔祥冬、副院长杨英宝出席会议,各系主任代表、本科班级班导师及辅导员共同参会,系统总结了上一年度工作成效,并对新学期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孔祥冬书记充分肯定了学院2024年度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过去一年,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在教育教学改革、学风建设、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她强调,人才培养工作重在落实,要着力构建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维度的育人体系。特别是在深化学生专业认知、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系主任、班导师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学院各条线教师能够深化协同,共同谱写人才培养新篇章。杨英宝副院长从专业教师的“四位一体”角色定位出发,系统阐述了学业指导者、思想引领者、成长支持者、管理协调者的工作要求。他强调,班导师要着力提升自身素养,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协同育人,切实发挥育人实效。会上,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陈跃红分享了构建多样化实践平台、实施个性化指导的实践经验。他结合所带班级
    学院召开春季学期工作部署会议   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同频共振
  • 05
    2025-01
    傅伯杰院士、王艳芬教授主讲“成熙地理大讲堂”
    2025年1月4日,由我院主办的“成熙地理大讲堂”(第三讲)在我校江宁校区行政楼105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和中国地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教授作为第三场的讲座嘉宾,作题为《地理学的灵魂》和《青藏高原植被变化与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学术报告。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出席成熙地理大讲堂,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周丰主持了报告会,线上线下共80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杨桂山在致辞中对大讲堂第三讲、2025年第一讲开讲表示热烈祝贺,对傅伯杰院士和王艳芬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自1952年设立自然地理教研室以来,围绕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河湖流域开展地理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水为特色、流域为单元”的地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特色,走出了一条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不同的“流域地理学”发展之路。学校2023年6月高起点组建地理与遥感学院,一年来全体地理人共同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高质量开启流域地理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线上线下师生的共同见证下,杨桂山代表河海大学向傅伯杰院士和王艳
    傅伯杰院士、王艳芬教授主讲“成熙地理大讲堂”
  • 31
    2024-12
    2025年新年贺词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向全体师生、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友人,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2024年,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锚定目标,汇聚合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地理篇章。我们培根铸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地理人”展现新风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行业特色型专业的内涵建设为目标,完成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制定“施成熙”菁英班培养方案。“大思政课”建设稳步推进,《中国智造太空“慧眼”——河湖环境遥感“智照”应用》项目入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学院教学成果捷报频传,获河海大学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7项课程、教材成果获校级立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优秀论文等荣誉奖励十余项。学院优质生源率稳步提升,学位授予率96%、本科生就业率96%(升学率64%)、研究生就业率100%。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学院科学组织,高质量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
    2025年新年贺词
  • 30
    2024-12
    我校教授当选中国地理学会副监事长和理事
    2024年12月28日,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地理学会分支机构、全国主要地理科研教学机构、全国省级地理学会及有关企业的会员代表共250余人参加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会议选举产生了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二届监事会及学会党委。我校杨桂山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地理学会党委纪检委员和副监事长。周丰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首次成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监事会组成名单周丰教授当选为第十三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成立于1909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属国家一级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推动地理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以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我校教授当选中国地理学会副监事长和理事
  • <<
  • <
  • 1
  • 2
  • 3
  • 4
  • 5
  • >
  • >>
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 会议预定
  • 内容下载
  • 人才招聘
  • 信息公开

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电话:025-52158923邮编:2110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苏ICP备12023610号-1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7号

友情链接
  • 教育部中国地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资源部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科学技术部河海大学
公众号 邮箱dilixueyuan@hhu.edu.cn